中国社会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面向新时代的人口、健康与社会研究”分论坛成功举办-九游会登陆

 中国社会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面向新时代的人口、健康与社会研究”分论坛成功举办-九游会登陆
second slide
学术会议动态

中国社会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面向新时代的人口、健康与社会研究”分论坛成功举办

2022年08月31日  点击:[]

2022年8月27日,由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面向新时代的人口、健康与社会研究”分论坛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成功召开。来自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诸多师生同仁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分论坛由来自于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杨菊华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郭未教授和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的常青松副教授共同担任论坛召集人。论坛共分为“性别、生育与家庭”、“人口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老龄化与健康福祉”和“研究生论坛”四个单元,各位专家学者对面向新时代的人口、健康与社会问题进行了全面、精彩的探讨和交流。

参会人员合影


会议伊始,杨菊华教授首先代表论坛筹备组对各位专家学者和同学们的参会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向各位同仁对本次分论坛的支持表达了衷心的谢意。杨菊华教授强调了在中国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健康与社会议题的重要意义,号召社会学者勇担历史使命,为服务国家的战略需求、助益社会良序运行及提高人民的生命福祉而求真治学。


第一单元 性别、生育与家庭

本单元由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杨菊华教授主持。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的本科生杨璐琳同学和范晓光副教授合作的论文探究了中国居民的生育意愿结构及其在性别、城乡、地区和受教育程度上的分化。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柳建坤副教授、清华大学的何晓斌副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高雪原老师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周文霞教授共同合作的研究发现工会的权益保护机制具有增强生育意愿的作用。到了点评环节,厦门大学人口与生态研究所叶文振教授表达了对杨璐琳作为本科生参加高级别学术会议的赞扬,并从论文的参考文献、生育意愿相关概念、研究中的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且精彩的点评。针对柳建坤的研究,叶教授肯定了校际合作有利于促进优势互补,并针对论文的变量选择问题及完善的方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随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的罗志华博士和吴瑞君教授共同合作的研究深入分析了客观和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家庭育儿经济投入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并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中央财经大学的李新荣副教授和黄鑫然硕士共同合作的论文从性别比失衡和“婚姻挤压”的角度解释了“低社会信任水平”问题。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郑丹丹教授对以上两篇研究进行了高质量的点评。郑教授首先对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表示了肯定,然后从变量测量、标题拟定、研究假设、结果解释等方面提出了细致且中肯的宝贵建议。

第一行从左到右依次为主持人杨菊华教授、评议人叶文振教授和郑丹丹教授

第二行从左到右依次为发言人杨璐琳同学、柳建坤副教授、罗志华博士和李新荣副教授


第二单元 人口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

本单元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郭未教授主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的硕士生郑州丽同学和石智雷教授共同合作的论文重点考察了社会转型背景下性别结构与教育获得对个体超重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厦门大学社会学系田乃琦硕士和常青松副教授的研究分析了中国大学生性少数群体经历童年创伤的累积与组合效应的异质性,并探讨两种效应对大学生抑郁状况的影响。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吴愈晓教授对以上两篇论文的研究视角、研究选题、统计方法和研究结果表示赞扬,然后对论文中数据处理的稳健性、变量因果关系的探讨、研究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评价并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郑莉副教授领衔的研究发现了工作-家庭平衡对已婚妇女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且压力感知在其中起着重要中介作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刘金华教授和王棫冰同学分析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健康权益可及性现状及其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南京大学柴向南老师的论文对健康不平等领域的相关概念、理论探索、经验发现和政策启示进行了系统梳理。西安交通大学姜全保教授从变量设置、模型设定和数据结果的解释方面对郑莉副教授的研究进行了专业点评;对王棫冰同学论文中“可及性”概念的定义和测量、模型设定等问题提出了宝贵建议;并对生命周期相关理论对经验研究中的时间跨度与结论的可靠性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

第一行从左到右依次为主持人郭未教授、评议人吴愈晓教授和姜全保教授

第二行从左到右依次为发言人郑州丽硕士、田乃琦硕士、郑莉副教授、王棫冰同学和柴向南助理研究员


第三单元 老龄化与健康福祉

本单元由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的常青松副教授主持。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的杨芳瑛硕士、杨晓照副教授和厦门大学孙喜斌硕士共同合作的研究表明流动事件可能会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而社会支持能调节并改善此负面影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逄秀云博士和焦开山教授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出生队列的老年人的健康转变轨迹和类型。中央民族大学艾斌副教授的研究使用中日两地的调查数据,揭示了国家富裕化前后老年人健康不平等机制及其发展趋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口与健康研究中心的石智雷教授肯定了杨芳瑛论文的重要意义,并对题目拟定、概念界定和结论表述进行精彩点评。石教授认为逄博士的论文应更加注重社会科学的取向,并进一步聚焦研究问题;他认为艾斌老师的论文理论分析深入,并对题目调整、概念界定提出了详细建议。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的李玉磊博士和朱晓文教授分析了社会经济地位影响我国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微观机制并进行了城乡差异比较。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罗雅楠助理教授的研究表明了城市化可以弥补早期生活条件劣势对认知功能的负面影响,居住生活改善和收入水平提高是可能的作用机制。到了评议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马春华副研究员针对明确研究问题、厘清研究脉络、完善参考文献、规范变量测量及深入理论思考等方面提出了中肯且具有启发性的建议。

第一行从左到右依次为主持人常青松副教授、评议人石智雷教授和马春华副研究员

第二行从左到右依次为发言人杨芳瑛硕士、逄秀云博士、艾斌副教授、李玉磊博士和罗雅楠助理教授


第四单元 研究生论坛

本单元由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柴向南助理研究员主持。

复旦大学的张悦硕士和李雪副教授的研究发现了中央政府投入的一般性和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对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厦门大学段晓雪博士的研究表明减少老年人的健康不平等问题不仅需要关注处于弱势老年人的健康情况,更要采取社区层面的健康干预。中山大学蓝宇东博士的研究发现,网络参与对青年的结婚和生育意愿均有负向影响,且存在性别和网络圈层差异。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柳建坤副教授分别从理论分析、研究方法和论文写作三大方面对以上三篇论文进行专业、精彩、细致的点评。

南京大学的马炬申硕士的研究探索了早期sars危机事件对covid-19期间大众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路径。中央民族大学的刘燕博士的研究探索了不同的社会参与类型和社会环境特征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清华大学吴英发硕士的研究显示,体制内就业的男青年有更高的概率完成初婚,这种效应随着就业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凸显。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郑莉副教授肯定了以上同学的研究意义,并从变量设置、数据处理、模型解释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

第一行从左到右依次为主持人柴向南助理研究员、评议人柳建坤副教授和郑莉副教授

第二行从左到右依次为发言人张悦硕士、段晓雪博士、蓝宇东博士、马炬申硕士、刘燕博士和吴英发硕士


论坛末尾,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的郭未教授进行总结发言。首先,郭老师再次向参与论坛的师生同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表示,论坛的四个单元所涉及的主题基本囊括了健康社会学、人口社会学领域最为经典、最为热门的话题,肯定了论坛的质量和效果。郭老师还以韦伯的《以学术为业》为引言,着重强调了本次论坛设立的初衷之一是要为更多的年轻人提供表达观点、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对各位年轻学者、学生的精彩表现给予充分肯定。最后,郭老师鼓励各位同仁继续投身于人口及健康的专题研究,为提高党和国家在相关领域的治理能力贡献更多优质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撰稿:常青松 班兴令

审定:毛毛

校内链接

联系ag8九游会j9登录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电子邮件:ssa@xmu.edu.cn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82号厦门大学曾呈奎楼b栋二楼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社会与人类学院公众号

ag8九游会j9登录的版权所有© 2019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