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兆荣-九游会登陆

 彭兆荣-九游会登陆
second slide
社会与人类学院

彭兆荣

2019年07月01日  点击:[]


姓名
彭兆荣

职称 教授
电子邮箱
ag8九游会j9登录的联系方式 0592-2180579
学习工作经历 1988-1990获国家教委公派到法国进修人类学,在尼斯大学人类学系学习

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华南及印支半岛人类学研究所”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师从jacques lemoine(法国国家科学院人类学学部委员)

2000-2001国家公派到法国巴黎大学(十大)讲座教授,与bernard formoso等人类学家合作

巴黎大学(索邦)(université de paris-sorbonne)高级访问学者。与人类学家、汉学家john lagerway交流

2003-2004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人类学系高级访问教授。师从世界著名旅游人类学家nelson graburn教授并进行旅游人类学研究方面的项目合作
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滇越铁路遗产线路及旅游品牌策划”项目(横向合作项目:2008-2010年

主持“元阳梯田旅游品牌创意”项目(横向合作项目:2008-2009年)

主持2007年福建省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海峡西岸文化生态保护与遗产研究”

主持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2007年度重大研究项目“闽台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

主持泉州“南音”向联合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名录的项目修改

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岭南走廊·潇贺段文化遗产的人类学研究”(2005-2008)

主持广西民族学院委托课题“地方叙事与民族遗产”(2005-2009)

主持“广西瑶族盘瓠神话传说和仪式音乐研究”(2003、12-2005、12)此项目获“香港学术研究资助委员会”[research grand council (hong kong)]资助

主持“古希腊神话和史诗中的东方价值”,厦门大学社会科学项目资助(2003-2005年)

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周边国家民族关系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998-2001)

主持国家教委(教育部)“苗-瑶国际化的人类学研究”课题(1993-1996)

主持“福建省华侨调查项目”(横向课题1999-2001)

主持“海外华人族群认同与家族企业转型”国际间合作项目。(1993-1996费用由海外基金会提供)。

参加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委派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南方民族的起源与形成”。主持者:陈支平、邓小华

参与2002-2004年教育部项目“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参加者,主持人: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孟华教授

参与2002-2004年台湾“中研院”史语所项目“英雄祖先与民族记忆”。主持人:王明珂教授
代表性论文 试论茅盾巴金在接受外来影响上的差异”,载《贵州社会科学》1985.3。刊号:66-13(二类核心)(cssci)

仪式叙事的原型结构”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cn 45-1349/c。(核心)(cssci)

幻形:一个鲜为人知的美学原理”,载《文艺理论研究》1985、4。(一类核心)(cssci)

“从‘泥土造人’的神话比较看‘土’与‘人’的关系”,载《贵州大学学报》1985.2.

“文学·梦·神话意识”,载《花溪文坛》1986.2.

“论《红楼梦》的圆形结构体系”,载《贵州大学学报》1986.4。cn52-1012/c

“‘变形’考辨”,载《民间文学论坛》1986.5。cn11-1086

‘学科意识’之我观”,载《花溪文坛》1988.3-4

“兄妹婚神话结构之分解与整合”,载《贵州大学学报》1988.2。cn52-1012/c

“痛苦的宣泄:从酒神、模仿的关系看希腊悲剧的本体意义”,载《外国文学评论》1988.2。cn11-1068(一类核心)(cssci)

“酒之于庆典”,载《贵州社会科学》1988.4。刊号:66-13

“寻根透视”,载《今日文坛》1988.2。cn51-1076

“论节日喜庆中的悲凉意义”,载《民间文学论坛》1988.5-6。cn11-1086

“神灵文化的神·性·舞”,载《南风》1989.5。cn52-1016

“色彩文化论”,载《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989.2。cn52-1027

“论舅权在西南少数民族婚姻中的制约作用”,载《贵州民族研究》1989.2。cn52-1001(cssci)

“母权文化浅论”,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0.1。cn52-1022/c (核心)

“国外对西南少数民族人类学的研究状况”,载《贵州文化》1991.1

“国际瑶族研究述评”,载《民间文学论坛》1991.2。cn11-1086

“醉在千古文章”,《贵州大学学报》1992.1。(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2、2

“论原始文化表述中的象征符号中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差距”,载《贵州民族研究》1992.1。cn52-1001(cssci) (核心)

“龙车/天车:一个符号话语的解读”,载《东方丛刊》1992.4。isbn7-5633-1285-4/i.051

“指导性变迁之我观”,载《广西民族研究》1992.4。cn45-1041/yy(cssci)(二类核心)

“三角崇拜叙事”,载《东方丛刊》1992.3。isbn7-5633-1284-6/i.051

“瑶族文化表述中的象征符号”,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2。cn42-1065(该文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少数民族》1992、7)(cssci) (核心)

“被缚的妻子们:古希腊文学中女性性格的分离与原天型辐射”,载《外国文学评论》1992.3。cn11-1068(该文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1992、9)(一类核心)

“抗拒生命的时空意识”,载《瑶学研究》第3辑。isbn 7-5356-2216-x/c.42

“欧美优勉瑶的社区发展与现代化”,载《瑶学研究》第2辑。isbn7-5356-i/c.41

“酒之悟── 一个文化哲学的叙事视角”,载《贵州大学学报》1993.3。cn52-1012/c

“文学人类学解析”,载《当代文坛》1993.4。cn51-1076

“认识你自己”,载《山花》1994.2。cn52-1008

“民族音乐的叙事功能”,载《民族艺术》1994.1。cn45-1052/j(二类核心)(cssci)

“传统音乐的消解与重构”,载《东方丛刊》1994.1。isbn7-5633-1824-0

“民族音乐的传统叙事”,载《艺文论丛》1994.1

“传统音乐的消解与重构”,载《东方丛刊》1994.1。isbn7-5633-1824-0

“民族音乐的传统叙事”,载《艺文论丛》1994.1

“迁徙性民族叙事范式”,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4.1。cn11-1260(cssci) (核心)

“转换:‘舅权’互为关系的一个原则”,载《云南社会科学》1994.2。cn53-1001/c(cssci)

“和谐与冲突:中西神话原型中的‘二女一男’”,载《中国比较文学》1994.2。isbn 7-81009-978-7(cssci)(核心)

““我是我与我非我──汉民族如是说”,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4。4cn45-1074/c(该文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民族研究》1995、2)(cssci)

“评皇券牒的母题结构”,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4。 cn42-1065(cssci) (核心)

““‘顶冠’的原型性结构意图”,载《外国文学评论》1994.4。(一类核心)(cssci)

“当代人类学发展走向分析”,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5.2。(cssci) (核心)

“我是我与我非我”,载《读书》1996.9。cn11-1073/j2 (cssci) (一类核心)

“结构·解构·重构:中国传统音乐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载《中国音乐学》1995.2。cn11-1316/j(一类核心)(cssci)

“民族认同的语境变迁与多极化发展──从一个瑶族个案谈起”,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1。cn45-1074/c该文同时载于《人类学与西南民族》一书,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isbn 7-81025-959-8(cssci) (核心)

“民族艺术研究中的人类学性”,载《民族艺术》1997.3。cn45-1052/j(二类核心)(cssci)

“边界不设防:人类学与文学研究”,载《文艺研究》1997.1。cn11-1672/j。(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研究》1997、4)(一类核心)(cssci)

“研究中国,建设中国”(文化人类学五人谈),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7.4。cn45-1074/c(cssci) (核心)

“再寻‘金枝’”,载《文艺研究》1997.5。cn11-1672/j(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研究》1997、11)(一类核心)(cssci

“音乐欣赏个性”,载《神州学人》1997.11。cn11-1284/c

“东南亚华人认同与企业转型”,载《开放时代》1997.3-4。(cssci)(核心)

“走进中国人类学的春天”,载《苗侗文坛》1998.1

“文学人类学走向新世纪”,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998.2。 cn32-1476/g4

“首届中国文学人类学研讨会综述”,载《文艺研究》1998.2。cn 11-1672/j。(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研究》1998、5)(一类核心)(cssci)

“‘红毛番’:一个增值的象形文本”,载《厦门大学学报》1998.2。cn 35-1019/c(cssci) (一类核心)

“东南亚华人文化认同与家族企业管理”,载《中国文化与世界》,第六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6。isbn 7-81046-426-4

““”美人之美与各美其美──文学与人类学交流”,载《中外文化与文论》第5期,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9。isbn 7-5614-1785-3/i.241(cssci)

“科学的限度”,载《光明日报(理论版)》1998.8.14。cn11-0026(一类核心)

“符号策略与‘鸟笼’”,载《民族艺术》1998.4。cn45-1052/j(二类核心)(cssci)

“文学人类学知识考古”,载“文学人类学论丛”之《文化与文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isbn 7-80109-259-7

“另一种社会知识系统”,载《民族艺术》1999.1。cn45-1052/j(二类核心)(cssci)

“感受凿壁谈婚”,载《民俗研究》1999.1。cn 37-1178(《民族团结》1999.7全文转载。)

“传统不寂寞”,载《神州学人》1999.5。cn11-1284/c

“一个表演的版本:酒神祭仪中迷狂的‘治疗’作用”,载“文学人类学论丛”之《文学与治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9.出版。isbn 7-80149-124-6

“山海遭遇天后宫”,载《读书》1999.7。cn11-1073/g2(cssci) (一类核心)

“族性过程与音乐的发生”,载《中国音乐学》1999.3。cn11-1316/j(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音乐、舞蹈研究》1999、5)(一类核心)(cssci)

“客家群:变迁中的文化认同”,载《客家魂》1999.4

“鱼尾狮怪物”等六篇载《情境与心境》,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9版。isbn 7-5382-5484-6

“我非我与‘学术浪子’”,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4。cn 45-5007/c(cssci) (核心)

“源流追溯:文学与人类学的叙事逻辑”,载《东方丛刊》1999.4。isbn 7-5633-2953-6

“‘本土’的边界”,载《广西右江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cn45-5027/g4

“‘参与观察’旅游与地方知识系统”,载《广西民族研究》1999,4。 cn45-1041/c(cssci) (核心)

“古希腊文学中女性性格的分离与原型辐射”,载“文学人类学论丛”之《性别诗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9月版。isbn7-80149-210-2/c、034

“妈祖崇拜的跨域性播衍”,载《民族艺术:面向21世纪的民族民间文化》(1999年增刊)cn45-1052/j

“新民俗传说的地方化叙事”,载《民俗研究》2000,1。cn37-1178/k(二类核心)(cssci)

“土楼:一种地方性人文生态的表述范式”,载《东南文化》2000、5。cn.32-1096/k(二类核心)(cssci)

the image of the “red-haired barbarian” in chinese official and popular discourse. see meng hua & sukehiro hirakawa ed. images of westerner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literature.leiden university:amsterdam-atlanta,ga.2000

“边陲地带的草根力量”,载《读书》2000,5。cn11-1073/g2(cssci) (一类核心)

“华人家族企业的认同、变迁和管理”,载《广西民族研究》2000,3。cn45-1041/c(cssci) (核心)

“宁化石壁村的族性认同”,载《读书》2000、10。cn11-1073/g2(cssci) (一类核心)

“实践于历史与想象之间:客家族群认同与宁化石壁公祭仪式”,载《思想战线》2001,1。cn53-1002/c(cssci) (核心)

“现代社会中的乡土知识与民间智慧”,载《民族艺术》2001,1。cn45-1052/j(二类核心)(cssci)

“千家峒运动与瑶族以祥地·序言”(作者:宫哲兵),武汉出版社2001、5。isbn7-5430-2358-x

“族性中的音乐叙事——以瑶族的‘叙歌’为例”,载《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2。cn31-1004/j(cssci) (核心)

“永远的‘乡仪之神’”,载《读书》2001、9。 cn11 1073/g2(cssci)(一类核心)

“体验差异:民族志旅游与人类学知识”,载《旅游人类学与中国社会》,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isbn7-81068-261-x/f、226

“宫哲兵与千家峒——评〈千家峒运动与瑶族发祥地〉”,载《贵州民族研究》,2002、4。cn52-1001/c(cssci) (二类核心)(cssci)

“边缘仪式——兼顾地理地貌形态”,载《人文世界》(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年刊)2001,volume 1

“人类学仪式理论述评”,载《民族研究》2002、2。cn11-1217/c(一类核心)

“西方戏剧与酒神仪式的缘生形态”,载《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2、2。142bm(cssci) (核心)

“文学人类学叙事的‘形式本体’”,载《吉首大学学报》2002、2

“论戏剧与仪式的缘生形态”,载《民族艺术》2002、2。cn45-1052/j(二类核心)(cssci)

“口述与书写:谁能反映历史真相”(“口述中国”四人谈),载《光明日报》2002、7、18。(权威)

“实验民族志语体”,载《读书》2002、9。cn11 1073/g2(cssci) (核心)

“西方戏剧发生学的空间意义”,载《民族艺术》2002、3。cn45-1052/j(二类核心)(cssci)

“审美人类学三人谈”,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6。cn45-1074/c(cssci) (核心)

“‘东道主/游客’:一种现代性悖论的危险——旅游人类学的一种诠释”,载《思想战线》2002、6。cn53-1002/c (cssci)

“人类学的一个审美视角:变形”,载《东方丛刊》2002、4。isbn 7-5633-0/i·418

“西方戏剧研究”,载《民族艺术》2002、4。cn45-1052/j(二类核心)(cssci)

genelogy of ritual: a perspective of literary anthropology   se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 west vol.4,2002, depart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institute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ichuan university(ed.) sichuan national press.2002.12.

“瑶汉盘瓠神话-仪式叙事中的‘历史记忆’”,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1。cn45-1074/c(cssci) (核心)

“人类学仪式理论知识谱系”载《民俗研究》2003、2。(cssci)(核心)

“意见· 领袖· 常识课”十条,载《新周刊》第155期,2003年5月15日版p25。cn44-1416

“神话叙事中的‘历史真实’——人类学神话理论评述”,载《民族研究》2003、5。cn11-1217/c(一类核心)(cssci)

“我非我与‘学术浪子’”,载《世纪坦言》,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isbn7-207-06148-x/q、7

“边界的空隙:一个历史人类学的场域”,载《思想战线》2004、1。cn53-1002/c(cssci)同文转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2上。(核心)(cssci)

“口述/书写:历史的叙事与叙事的历史”,载《广西民族研究》2004、1。 cn45-1041/c(cssci)(核心)

“另一种音乐的‘言唱’”,载《民族艺术》2004、1。cn45-1052/j

“论民族与族群在变迁语境中的裂化因子”,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2。cn45-1074/c(cssci) (核心)

“论民族作为历史性的表述单位”,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2。cn11-1211/c(一类核心)

“田野中的历史现场:历史人类学的几个要件分析”,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3。cn53-1191/c(cssci)(核心)

“聚焦:发展与不发展——第二届人类学高级论坛海峡两岸圆桌论坛实录”(部分)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4。cn45-1074/c(cssci) (核心)

“怀念陈国强先生”,载《中国人类学学会通讯》2004年第3期

“西方文学原型中‘生/死’母题的仪式性隐喻”,载《吉首大学学报》2004、3。cn43-1069/c

“当历史违背历史的时候”,载《口述中国》(《光明日报》书评周刊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isbn7-5004-4512-1(核心)

“ 从羌族的黑水河到美国的中餐馆:吃还是不吃?”(专题访谈嘉宾),载《光明日报》2004年11月18日版。(核心)

“‘后民族结构’理论的视角:地缘、族群与民族国家”,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cuaa),2004、4。cn31-1889/c(核心)。(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2、2

《旅游人类学视野中的“旅游文化”》,载《旅游学刊》2004、6。(核心)(cssci)cn11-1120/k2002、2

“瞎子怎么‘书写’历史篇章?”,载《民族艺术研究》2004、6。2002、2

“田野中的‘历史现场’”,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cn11-4116/c(核心)。、7、18(权威)

“从‘异文化’到‘本土化’:人类学研究道路和的光辉楷模”,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缅怀费孝通)2005、3。cn45-1074/c(cssci) (核心)(cssci)。2002、9

“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旅游’”,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4。cn45-1074/c(cssci) (核心)(cssci)2002、3

“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中西旅游人类学研究论丛?序”,张晓萍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isbn7-81068-908-8/f?328。2002、4

“(后)现代性与移动性: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挤压”,载《中共桂林市委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2期。cn45-1291/d2002、4

“一个‘土著’民族志作家及其作品”,载《今日文坛》,2005年冬之卷。

“人类遗产与家园生态”,载《思想战线》2005年第6期。cn53-1002/c(cssci)(核心)(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3 期全文转载,go《文艺研究》)2003、1

“现代旅游中的符号经济”,载《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cn36-1001/c(cssci)(核心)(本文的主要观点转载在《新华文摘》2006-16期上的“篇目辑览”(社会评论)上)。2003、2

“饮食文化与族群边界:关于饮食人类学的对话”,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作者之一)cn45-1074/c(cssci) (核心)。p25

“无边界记忆——广西恭城平地瑶‘盘王婆’祭仪变形”,载《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cn45-1041/c(cssci) (核心)、5

“旅游人类学家谈中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载《旅游学刊》2006年第1期。cn11-1120/k(核心)(cssci)

“人类学民族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五人谈”,载《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cssci) (核心)(cssci)。2004、2上

“仪式中的暴力与牺牲”,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cn42-1704/c(cssci) (核心)(cssci)。2004、1

“民族志视野中的‘真实性’的多种样态”,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cn11-1211/c(一类核心)(本文的主要观点转载在《新华文摘》2006-12期上的“篇目辑览”(社会评论)上),(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民族族问题研究》2006年第6期、《文化研究》2006年第8期,《光明日报》 2006年5月29日“论点摘编”,《中国民族报》2006年7月7日“理论动态”。)、2

“人类学研究之于‘和谐关系’”,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cn44-1158/c。(核心)(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6年第7期)2004、2

“‘第四世界’的文化遗产:一个艺术人类学的视野”,载《文艺研究》2006年第4期。cn11-1672/j(一类核心)(cssci)2004、3

“夏威夷:人法自然的样板”,载《大自然》2006年第3期。cn11-1385/n2004、4

“家园重建与乡土纽带”,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cn 45-1349/c(核心)(cssci

“‘红毛番’:一个增值的象形文本”,载孟华主编《中国文学中的西方人形象》,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isbn 7-5336-4764-5。2004、3

“奥运会与大众传媒的仪式性分析”,载《体育学刊》2006年第6期,cn44-1404/g8。(每二作者)(核心)(cssci)

“文学人类学的仪式视野:西方经典文学的一种读法”,载史忠义等主编《国际文学人类学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isbn7-5306-4517-x

“人类学历史志的生命表述”,载《贺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一期。cn45-1353/z(cuaa),2004、4

“传统的继承”(人类学新苑?序言),载《人类学新苑》第一期,2007年版。2004、6

“口述传统与文学叙事”,载《红湖论学》,新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isbn 978-7-5631-2087-i.2004、6

“现代旅游中家园遗产的生态链——广西秀水村旅游开发潜伏的危机”,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cn 45-1349/c(核心)(cssci)

“西方基督教符号形象的东方地方化——中国东南沿海泉州墓碑符号的解读”,(北大——耶鲁比较文化学术论坛),载孙康宜孟华主编《比较视野中的传统与现代》,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2005、3

“来自人类学的声音”,载《光明日报?国学版》2007年2月8日。(核心)2005、4

“人类遗产与家园生态”,载《楚雄民族文化论坛》,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isbn978-7-81112-255-8。p46-49

“人类学与国学”,载《百色学院学报》2007年第二期。cn45-1355/z

“论遗产的原生形态与文化地图”,载《文艺研究》2007年第二期。issn0257-5876/cn11-1672/j。(本文转载在《新华文摘》2007-9期上的“篇目辑览”(文化研究)上)(一类核心)(cssci)

“阳光下的阴影:现代旅游中的一种价值隐喻”,载《创新》2007年第三期。cn45-1348/c。(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12期“旅游管理”)

“仪式音乐叙事中的族群历史记忆——广西贺州地区瑶族‘还盘王愿’仪式音乐分析”,载曹本冶主编《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南卷(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isbn978-7-80692-297-2/j285。247-327页,约8万字

“佤族司岗里叙事中的‘神话在场’”,《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三期。(核心)(cssci)

第四世界’的文化遗产”,载《亚洲博物馆馆长和人类学家论坛文集》,云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版,isbn978-7-5415-3282-0

“族群的社会记忆”(第一作者),载《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三期。cn45-1041/c(核心)(cssci)

““‘遗产旅游’与‘家园遗产’:一种后现代的讨论”,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cn42-1704/c。(核心)(cssci)(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第12期“旅游管理”)

“后现代性与移动性: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挤压”,载《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cn41-1213/c。(核心)

“南音与文化空间”,载《民族艺术》2007年第4期,cn45-1052/j。(核心)(cssci)

“‘5%的完整性’:旅游资源评估体系的拷问”,载《中国可持续发展》2007年第4期。issn1608-5582

“人类学视野中仪式音乐的原型结构”,载《音乐研究》2008年第1期。cn11-1665/j。(一类核心)(cssci)

《抗拒生命的时空观》载《国际瑶族研究论文集》1994年香港新亚书院(new asia academic bulletin.special issue on yao studies.volume xii 1994)

“遗产学与遗产运动:表述与制造”,载《文艺研究》2008年第2期,issn0257-5876/cn11-1672/j。(一类核心)(cssci)

“遗产的解释”载《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cn52-1005/c(二类核心)(cssci)

“以民族-国家的名义:国家遗产的属性与限度”,载《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cn52-1005/c(二类核心)(cssci)(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8、5全文转载)

“遗产政治学:现代语境中的表述与被表述关系”,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cn53-1191/c。(二类核心)(cssci)(《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3“学术前沿”转摘)

“多维视野中人类学的西南研究”(专题访谈),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cn51-1671/c。(二类核心)(cssci)

《人类学》之“旅游人类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isbn978-7-300-08948-5/c﹒404(2万字

“灾难与旅游”,载《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六期。cn52-1005/c。(二类核心)(cssci)

“戏剧的人类学研究”,载周宁主编《西方戏剧理论史》下册,第1179-1207页。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isbn978-7-5615-2971-3

“旅游消费:家园遗产中‘看不见的手’”,载《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7期。cn22-1002/c。(二类核心)(cssci)

“灾难与人类”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cn 45-1349/c。(核心)(cssci)

“旅游与人类学”,载《思想战线》2008年第4期。cn53-1002/c。(cssci)(核心)

“从‘他者保护’到‘家园遗产’”载《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cn52-1001/c。(二类核心)

“马尾:中国近代遗产群的一个范式表述”,载《文化遗产》2008年第三期。cn44-1645/g0

“遗产与旅游: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与北离“,载《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第三期,cn45-1041/c。(二类核心)(cssci)

“民族志书写:徘徊于科学与诗学间的叙事”,载《世界民族》2008年第4期。cn11-3673/c。(一类核心)(cssci)

“人类学与遗产研究”载《西北第二民族学报》,cn64-1033/g4。(二类核心)(cssci)

“无形文化遗产遭遇的三种‘政治’”,载《民族艺术》2008年第3期,cn45-1052/j。(二类核心)(cssci

“仪式叙事的原型结构”载《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cn 45-1349/c。(核心)(cssci)
专著教材 《遗产:反思与阐释》,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29万字)isbn7-105-06712-8

《边际族群:远离帝国庇佑的客人》,合肥:黄山书社2006年版。isbn7-80707-169-9

《人类学关键词》(合作)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9万字,本人独立完成8万字)isbn7-5633-3768-5/g.2394

《摆贝:一个西南边地的苗族村寨》,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isbn7-108-01933-7/k

《旅游人类学》,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32万字)。isbn7-105-06712-8

《生存于飘泊之中》,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10万字)isbn 7-5321-0907-0

《从苦力到巨子》,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6月版(23万字)isbn 7-80109-188-4

《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第一作者),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isbn 7-219-02926

《西南舅权论》,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版(25万字)isbn 7-5415-1411

《文化特例》,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版(第一作者)完成字数25万 isbn 7-221-04094

《英语成语典故》(第二作者),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书号:7173.685

《东西方文化解析》(第一作者),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isbn 7-80583-152-1

《神灵文化与高原民俗》(第一作者),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isbn 7-221-0252-4

《渔村叙事──中国东南沿海三个渔村变迁实例》(第一作者),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6月版 isbn 7-213-01659-8

《寂静与躁动:一个深山里的族群》,杭州:浙江人民出版2000年1月版isbn7-213-01827-2/k467

《停泊法兰西》“学者走天下丛书”之一,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10万字、60幅图片)isbn 7-80671-053-1


校内链接

联系ag8九游会j9登录

电话:(592)2180933/(592)2180133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大学路182号厦门大学曾呈奎楼b栋二楼 邮编:361005

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社会与人类学院公众号

ag8九游会j9登录的版权所有© 2019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网站地图